在繁忙的門診中,來了一位雙眉緊鎖的中年女人。我爲了節省時間,直接問:“您有何不適?”她尚未啓齒,就已泣不成聲。


  患者名叫王玲,35歲,自稱一向健康,她斷斷續續地說:“我患了尿路感染,用藥致耳聾了,病卻依然不好。”我用平日工作時的聲調問:“我剛纔問您的話,聽到了嗎?”她只是搖頭。我只好放大嗓門問話,那聲音大得震憾了鄰近的病人和護士,她才聽到了。由此看來,她的聽力真有問題了。


  王玲說:“一個月前體檢時,發現尿中有白細胞+++,但無排尿不適,保健醫生懷疑是尿路感染,建議再做進一步的檢查。我想,患了尿路感染很不光彩,不想到醫院去。這時,剛好有一位醫生從外地來,經朋友介紹,接受了那位醫生的治療。據說用的是殺菌力很強的慶大黴素。”


  我問:“後來怎樣?”


  王玲又說:“用藥第8天,再做尿化驗,結果完全正常了,我十分高興。爲了鞏固效果,又打了幾天針,誰料耳朵不靈了。更慘的是尿化驗,白細胞+++再現了,唉!怎麼辦?”


  我看了王玲的尿常規化驗單,除了尿白細胞+++之外,還同時伴有扁平上皮細胞+++~++++,還註明上皮細胞呈團狀分佈。由於上皮細胞出現這種現象,引起我對“尿路感染”產生了懷疑。爲什麼呢?第一,因爲尿中的扁平上皮細胞是來自尿道或是陰道的黏膜表層,如果是尿路炎症引起上皮細胞的脫落,必然有明顯的尿道刺激症狀,病者會感到尿道灼痛,尤其是排尿時,更是灼痛難忍,並有尿頻、尿急,不得安寧。第二,如果是尿道脫落的上皮細胞,一般不會呈團狀聚集,而陰道或子宮頸等部位有炎症時,可出現黏稠的膿性白帶,白帶中纔有大量的白細胞和團狀聚集的扁平上皮細胞。由此我想到,可能是她取尿做檢查時白帶混入尿液中,才出現了尿中有團狀聚集的扁平上皮細胞。


  爲了查明這一點,第二天清晨我幫她用正確方法做尿檢查。首先是爲她清洗了外陰部,並用陰道塞子阻止白帶流出,然後留取了中段尿送化驗室進行尿常規檢查和細菌培養。報告回來了,證明了尿路沒有細菌生長,也不存在白細胞,否定了尿路感染的診斷。爲慎重起見,又進行了兩次上述化驗,結果仍屬正常。這才真相大白:她患的是黴菌性陰道炎,不是尿路感染。經過對症治療,她逐漸痊癒了。


  這是一個教訓,如果王玲在體格檢查時,按正確的方法預先清洗陰部,排尿時先棄去頭段尿液,用清潔的容器接取中段尿液,便不會讓白帶混入尿液中,造成尿液異常的假像,把陰道炎當尿路感染來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