崴腳,醫學上稱之爲“踝關節韌帶損傷”,是生活或運動的常見損傷,嚴重的可以導致踝關節骨折。崴腳只要沒骨折,一般都重視不夠,沒有予以正確的固定、功能鍛鍊,往往在急性期腫脹、疼痛消退後,就開始進行正常活動了,結果導致崴腳反覆發生。
“因爲能活動,所以不可能有骨折”,“還能走,沒必要治療”,“崴着腳了立即熱敷就好了”,這些觀點都是不正確的。因爲足踝關節的結構非常嚴謹,既要滿足行走等活動,又要在活動中保持穩定,周圍的韌帶要發揮重要的作用。韌帶損傷後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會進而產生外踝疼痛綜合徵、距骨軟骨損傷、踝關節慢性滑膜炎,甚至踝關節功能性不穩定等疾病。
所以,當崴腳時,應當立即停止活動,用冰敷防止腫脹,將用毛巾包裹的冰袋,環繞在受傷部位。一般,每次冷敷20分鐘,40分鐘後可循環一次。受傷後用彈力繃帶簡單固定,但繃帶不可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將受傷的足踝擡高放置在高於心髒的部位,這樣可以減輕腫脹,緩解疼痛。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即使沒有骨性損傷,仍建議用活動性支具固定並配合功能鍛鍊。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