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卷五十:“小兒口裏所起白屑,乃至舌上成瘡,如鵝口裏,世謂之鵝口”。這就是我國古代對於鵝口瘡的理論知識。那麼究竟什麼是小兒鵝口瘡呢?看着這拗口的古文,真不知道什麼纔是小兒鵝口瘡。(擴展閱讀:打蟲藥什麼時候吃?吃打蟲藥的最佳時間)
一 小兒鵝口瘡
很多的新生兒否有營養不良或者是麻疹等後期的口腔疾患之一。主症爲口腔舌上滿布白色糜點,看起來就像是鵝的嘴巴一樣,所以用鵝口來命名。
大部分嬰兒口腔兩側黏膜或舌頭上有時會出現狀似奶塊的白色片狀物,而且不易去除。這是由是一種黴菌(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患,醫學上稱爲鵝口瘡。
二 引起小兒鵝口瘡的原因
1)媽媽陰道內有黴菌或者是其他的疾病。時,嬰兒經過陰道的時候,就會因此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都可以是感染的來源;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另外,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此時牙牀可能有輕度脹痛感,嬰幼兒便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
4)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羣失調,黴菌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三 如何預防小兒鵝口瘡
如何預防小兒鵝口瘡呢?首先我們來看看小兒鵝口瘡是怎麼發生的吧。念珠菌都是一些肉眼也看不清楚的真菌。主要來自陰道。所以一些嬰兒在出現的時候,經過了這層產道就患上了這種疾病。
所以說做媽媽的,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另外媽媽在準備母乳餵養的時候,也一定要注意用溫水擦拭一下乳頭,防止寄生在乳頭的細菌。而且奶瓶也要經過沸水的消毒。一旦發現寶寶口中有白色絮狀物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