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靜脈球瘤是富血管性腫瘤,呈球形或結節性生長,供血動脈來自咽升動脈的鼓室下支,並有莖突支後聽動脈、枕動脈、頜內動脈、椎動脈、內聽動脈的分支。

(二)發病機制

頸靜脈球瘤的治療包括放射療法、栓塞治療和手術切除。三種治療方法可單獨應用,也可結合治療。

1.放射治療 有單純放射治療、術前放射治療和術後放射治療3種。單純放射治療主要適應於年老體弱,有嚴重其他臟器疾病不能承受手術打擊的病人。術前放射治療,主要對腫瘤較大、估計術中出血較多,單純手術切除腫瘤困難者,其目的是使腫瘤縮小,供血減少,有利於手術切除。術後放射治療用於腫瘤術後殘留,特別是附在頸內動脈上的腫瘤,手術切除困難者。常用的放射源爲60Co或X線直線加速器,一般劑量爲45~50Gy治療5周,術前放射治療者,放療後3~4個月手術切除。

2.栓塞治療

(1)栓塞目的:①術前栓塞減少腫瘤術中出血。②對不能耐受手術病人通過栓塞腫瘤血管,延緩腫瘤生長。

(2)栓塞方法:頸動脈插管到腫瘤供血動脈,注入栓塞劑。

常用的栓塞材料有肌肉組織凝血塊聚乙烯醇顆粒(lvalon)、吸收性明膠海綿(明膠海綿)和氰基丙烯異丁酯(IBCA)。栓塞前行同側頸內動脈、椎動脈和頸外動脈分支造影,腫瘤中來自頸內動脈和椎動脈分支的供血小支,因血管較細,並有誤栓腦內血管的可能,故很少做靶血管栓塞,栓塞腫瘤供血血管主要是指頸外動脈的腫瘤供血動脈,頸外動脈在頭頸部有廣泛的吻合支,單純栓塞頸外動脈很少產生腦缺血現象。栓塞材料選擇以不能經腫瘤血管流入靜脈循環爲宜,目前認爲較好的栓塞材料爲lvalon,而吸收性明膠海綿和IBCA不宜進入腫瘤實質內血管,並且後者有黏附導管滯留體內的危險。栓塞的併發症主要爲誤栓腦內血管造成腦缺血,主要見於微導管在頸外動脈供血動脈位置較低、頸外動脈術中痙攣和栓塞劑過多等,入頸內動脈系統及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之間存在異常吻合使栓塞物經異常交通進入腦內血管。

3.手術治療 爲了防止功能性頸靜脈球瘤術中產生高血壓危象的危險,術前應檢查病人心、血管系統功能,注意有無高血壓、心臟病等疾患,測24h尿中香茶扁桃酸(VAM)、三甲基腎上腺素、兒茶酚胺和5-羥色胺的濃度,測定前3天應停服有關兒茶酚胺類藥物防止假陽性出現。對腫瘤較大術後出現呼吸和吞嚥困難者可術前置鼻飼管,有面癱、眼瞼不能閉合者,常規做眼瞼縫合。

對較小的腫瘤手術只侷限靜脈球瘤附近,如果腫瘤只限於頸靜脈球頂部及頸靜脈球管內,切開鼓室下部則可將腫瘤切除,手術入路不需要切除外耳道後壁並保留中耳結構,這種情況下,只需要暫時將乳突段面神經分離即可。腫瘤較大向前累及頸內動脈手術最好到顳下窩暴露在腫瘤向後侵犯到斜坡前水平時,可通過迷路入路擴大顱底切口,增大暴露。

(二)預後別名:非嗜鉻性副交感神經節瘤,化學感受器瘤,類頸動脈體瘤)

術後合併症包括腦脊液漏、腦膜炎、吞嚥困難和麪癱。Carder報告22例經顱底入路17人,侷限乳突入路2人,經鼓室下入路2人,顱底入路與顳下凹和耳蝸聯合入路1例,手術切除13人,分期切除8人,失血量在600~800ml之間,腫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20人,近全切除1人,其合併症爲:死亡,無;腦脊液漏,4例;腦膜炎,1例;吞嚥困難,11例;面癱4例。

 

頸靜脈球瘤應該如何預防?

1.頭顱X線平片 頸靜脈孔像可見骨孔擴大,骨質破壞,當腫瘤較大時,可有巖尖、中顱窩、枕大孔及內聽道骨質改變。

2.頭顱CT 可見頸靜脈孔區不均勻高密度影邊界不清,注藥後腫瘤強化,如腫瘤累及頸內動脈行冠狀掃描可觀察腫瘤與頸內動脈的關係。骨窗像見腫瘤附近部位骨質破壞優於X平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