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廣大網友帶來的文章是關於呼吸內科相關的常見疾病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您解決所遇到的健康方面問題、能夠有所收穫,那就是對公益健康知識網站長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祝您身體健康!

積極治療病人,在流行區加強衛生宣教,不飲生溪水,不食生的或半生的溪蟹和蜊蛄。

 

腦型肺吸蟲病應該如何治療?腦型肺吸蟲病

(一)發病原因

並殖吸蟲因其成蟲雌雄生殖器官並列而命名,已知有50多種,多數對人無致病性。我國以衛氏並殖吸蟲和斯氏並殖吸蟲分佈最廣,感染人數亦多,是主要致病蟲種。其成蟲、童蟲、蟲卵都能寄生於腦、脊髓等組織造成病變,以衛氏並殖吸蟲更爲多見。成蟲雌雄同體,有口、腹吸盤各一,可寄生於多種動物體內。人是衛氏並殖吸蟲合適的終宿主,蟲體可在人體內發育爲成蟲,其主要寄生部位爲肺,宿主的痰及糞便中可找到蟲卵。斯氏並殖吸蟲則不適合寄生於人體,蟲體多寄生在結締組織或肌肉內,生長速度緩慢,不能成熟產卵。

並殖吸蟲的生活史:蟲卵隨終宿主的痰或糞便排到外界,入水後在適宜條件下經3~6周發育成熟,孵出毛蚴。毛蚴侵入第一中間宿主淡水螺,在螺體內經胞蚴、母雷蚴、子雷蚴的發育增殖過程,2~3個月發育成尾蚴,尾蚴從螺體溢出後侵入第二中間宿主溪蟹或蜊蛄體內形成囊蚴。人食入含有活囊蚴的溪蟹或蜊蛄後可感染。

(二)發病機制

本病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主要是成蟲或童蟲移行所致,蟲卵所致病變意義不大。嚴重感染者蟲體可循縱隔而上,由頸動脈上升,經破裂孔進入顱內,蟲體多自顳葉或枕葉底部侵入大腦,以後也可侵犯白質,累及內囊、基底節、側腦室,偶爾侵犯小腦。病變多見於右側半球,但也可經腦室或胼胝體向對側移行。本病的病理過程分爲三期:

1.浸潤期或組織破壞期 蟲體腦內移行造成機械破壞及出血,尚可因毒素刺激產生腦膜炎、腦炎,有時還可形成邊界不清的肉芽腫。

2.囊腫或膿腫期 被蟲體破壞的腦組織逐漸產生反應,在肉芽腫周圍形成包膜,其中心壞死液化形成青灰色或特殊棕灰色的黏稠液體,內可有蟲體和蟲卵。

3.纖維瘢痕期 此期蟲體已死亡或移行至他處,囊液被吸收,肉芽組織纖維化或鈣化,受累的皮質或皮質下結構萎縮,腦溝和腦室擴大腦型肺吸蟲病的症狀,

由於蟲體可在腦組織內穿行造成多次損傷,故上述各期病理變化可同時存在。在少數情況下,蟲體也可經腹腔侵入腰大肌和深層脊肌,通過附近椎間孔進入脊髓腔形成囊腫壓迫脊髓,造成運動、感覺障礙,嚴重者引起橫截性脊髓炎,甚至發生截癱。

 

腦型肺吸蟲病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感染肺吸蟲後最早出現的是腹部症狀,如腹痛、腹瀉等;然後是肺部症狀,持續最久,有咳嗽、吐鐵鏽樣痰、胸痛等,在2~12個月後才發生腦部病變,其症狀很兇險,需要及時處理。一般可分爲腦型和脊髓型兩種:

1.腦型 流行區的腦型病人可多達2%~5%,尤其以兒童及青少年多見,常爲一次或連續多次吞入大量囊蚴者。在腦中寄居的蟲體破壞腦組織形成囊腫,蟲體還可遊走竄行,造成多處損害,形成多發性囊腫。如侵及基底神經節、內囊或丘腦等部位則後果更爲嚴重。由於病變範圍多變,症狀常視其侵犯腦組織的部位和病理改變的程度而定,以頭痛、癲癇及運動神經障礙較爲常見,其臨牀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1)顱內壓增高症狀,頭痛、嘔吐、視力減退、視盤水腫等,多見於早期病人。

(2)炎症性症狀,畏寒、發熱、頭痛、腦膜刺激症等,亦多見於早期。

(3)刺激性症狀,癲癇、頭痛、視幻覺、肢體異常感覺等,多因病變接近皮質所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