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推動着進步。想象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由此可見,孩子想象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想象也許有時候看起來,有些可笑和不切實際,但是作爲成人的我們是否想過,瓦特正是有了“爲什麼蒸汽能把壺蓋頂起來”的思考,才有了後來蒸汽時代的到來;萊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長上翅膀,像鳥一樣在天空中飛翔”的異想,才有了人類飛翔天空的現實……可是看看當今的孩子們,他們的想象力究竟還有多少呢?


  標準答案:磨掉孩子想象力的銼刀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某個學校的考試中,有這麼一個問題:“雪化了是什麼?”這個問題對於稍微有點常識的人來說,是很簡單的,但是老師在後來的閱卷中發現,有一個孩子給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答案:“雪化了是春天。”然而,這個別出心裁的答案被打上了一個鮮紅的“叉”號,至於原因,自然是因爲跟標準答案不符。


  好一個跟標準答案不符!它如同一把堅硬的銼刀,毫不留情地磨掉了孩子們的想象力。但判卷的老師也是言之鑿鑿:我們這道題目考察的是孩子對於物理知識的掌握,雪化了當然就是水,雖然這個學生的答案非常有想象力,也很有詩意,但是他的答案與標準答案不符,不管他的想象力何等豐富,我們也只能給他判錯。


  對於這個故事,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小學老師對記者說:“其實我們也是一肚子的苦水,畢竟分數是檢驗我們教學質量的標準,在這個大前提下,我也曾經嘗試過保護孩子的想象力,可是結果卻不很理想,因爲閱卷的時候標準答案只有一個,誰也無法改變它。”


  記者可以理解這位老師的苦衷。我們這些成年人,誰不曾有過充滿想象力的童年呢?最後不都是被一次次的考試給束縛住了手腳?


  定性思維:孩子想象力的殺手


  其實,社會上已經有許多有識之士開始着手保護孩子的想象力了,哈爾濱市少兒活動中心就曾經創辦了一個想象繪畫班,然而最後的結果,卻叫主辦者哭笑不得。在想象繪畫班開辦了一段時間後,主辦方爲家長們開了一個繪畫成果展,然而沒想到的是,看着孩子們把馬畫成藍色、綠色,家長們生氣了,這是咋教的?這不是誤人子弟嗎?儘管校方再三解釋這是要給孩子一個想象的創作空間,可班上80%的家長還是讓孩子退了學。


  這不由得叫人想起一個故事:世界著名作家歌德小時候,他母親常給他講故事,但他母親講故事的方法比較獨特,總是在講到中途的時候停下來,留下一個讓小歌德想象的餘地,讓他自己發揮想象,繼續說下去,這就很好地激發和保護了孩子的想象力,使歌德後來成爲了舉世聞名的大作家。


  事實上,我們現在許多家長和老師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往往喜歡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引起孩子的興趣,那麼我們何不試着像歌德的母親那樣,把我們的故事,換一種方式來表達出來呢?


  “1+1”:究竟有幾個答案


  “1+1=?”答案真的只有一個嗎?


  不,答案其實最少有三個。第一個答案是2。第二個答案是“王”字,把1+1這個公式轉過來看看,不正是一個“王”字嗎?第三個答案是“田”字,等號分別加在公式的上下兩邊,不正是一個“田”字嗎?由此可見,許多問題不止有一個答案。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應該多用開放式的方法提問,提出答案豐富的問題讓自己的孩子去尋找。在這種尋找的過程中,孩子的想象力會得到足夠的發展。而且,孩子越小,他的想象力培養的空間越大。舉一個例子:從2001年起,江蘇“金鑰匙”競賽開始增設“科幻作文”,其目的是考察學生的想象力。比賽結束後,主辦方有人進行過統計,發現平均每10篇科幻佳作裏,就有6篇出自小學生之手,用主辦方專家的話說:“學生年齡越大,想象力卻越差,有的高中孩子語言儘管優美流暢,但寫得像議論文。”


  增加孩子的表象儲備和思維能力


  想象力的培養並非憑空而來,家長與教師要指導孩子多接觸事物、多觀察事物,加深對事物的理解,豐富知識,增加表象儲備,爲想象力的發展作好準備。想象的內容儘管可以千奇百怪,但知識的儲備必不可少,以已有表象爲基礎。有人曾作過這樣的實驗,讓幼兒園的孩子想象人類祖先的形象,結果孩子們都把現代老爺爺的樣子當成了人類祖先的形象。這就說明缺乏表象儲備,是難以有正確的想象力的。


  想象總是在思維的參與和調節下進行的,而創造想象總是在創造思維的參與下進行的,而想象又必須用語言等來表達。因此,雖然有了豐富的知識和表象的儲備,如果無一定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思維能力),創造想象就難以形成。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讓孩子想象故事的時代背景,主人公的形象,再用語言作多方位的表述;在遊戲中讓孩子想象角色的表情,再用形體或語言表達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