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說法“反季節蔬菜會導致兒童性早熟”那麼這種說法究竟對不對呢?植物研究學專家稱反季節蔬菜太無辜了,首先我們來搞清楚什麼是反季節蔬菜。一類是從遙遠的南方跋山涉水運送來的蔬菜,比如雲南、海南出產,被運至北國的應季辣椒、番茄,第二類是從冷庫裏搬出來的應急儲備,比如蒜薹,第三類則是最容易碰到的大棚蔬菜。第三類纔是真正的反季節蔬菜。只要保證溫度和溼度,蔬菜們照樣會在隆冬時節伸枝展葉,開花結果。

  由於栽種過程中溫度、光照強度等天時因素的制約,以及採收過程中成熟度不夠、香氣積累不足的關係,反季節蔬菜的口感確實不如應季蔬菜,但相對於口感,它們在營養上的差異很小。而比起營養、味道,反季節蔬菜的安全性更爲人關心,這就不能不提激素的問題。

  一些所謂的專家總認爲,反季節蔬菜是激素催出來的,人吃了不安全。反季節蔬菜會用激素嗎?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反季節蔬菜爲何要用植物激素?史軍說,在很多情況下,種植反季節蔬菜是不得不用植物激素的,特別是像黃瓜、番茄等瓜果類蔬菜更是非用不可。

  跟所有的開花植物一樣,這類瓜果類蔬菜需要經過授粉才能結出果實。在春、夏、秋季的大田裏,這項工作是由蜜蜂等昆蟲完成。而在冬季的大棚裏,就找不到這樣的昆蟲了。曾經有人試圖將蜜蜂搬進大棚進行工作,但是這些小傢伙根本不配合,完全不搭理黃瓜、番茄的花朵,一心只想逃出大棚。怎麼辦呢?要想讓蔬菜授粉,就需要種植者扮演蜜蜂的角色,對所有的花朵進行人工授粉。但是這樣勞動量太大,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科研人員開發出了促使花朵不經授粉也能結出果實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的原理就是“欺騙”植物,讓它們以爲自己已經被授粉,從而長出一個個果實來。

  當然,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神奇之處不止於此,除了替代授粉過程,它們還能保證一根藤上結出儘可能多的果實。一般來說,一棵植物能夠結出的果實數量總是有限的,它們會優先供給那些強壯的果子,至於那些有瑕疵的、弱小的果實就任由它們脫落了。這可不是種植者希望看到的,最好是所有的瓜瓜果果都留在藤子上,這項重任又落到了防落素(對氯苯氧乙酸)之類的植物激素的身上。它們能讓幼果都好好地待在藤子上,從而提高總產量。

  植物激素會不會把人類也催熟呢?不會!雖然被稱爲植物激素,但是植物生長調節劑跟人體的激素調節系統風馬牛不相及,不僅化學結構不同,作用機制更是不同,只不過是共同頂了個“激素”的名字而已。我國植物激素專家、浙江大學應鐵進教授曾對媒體表示,植物激素和動物激素完全是兩種概念,植物激素只對植物有用,動物是識別不了植物激素給出的成熟信號的。小孩吃再多的激素番茄、激素草莓、激素香蕉,也不可能致性早熟。

  另外,目前允許大量使用的植物激素幾乎都是無毒或者低毒的,它們經過了長時間的毒理實驗,才進入實用階段。植物生長調節劑在植物體內以及自然條件下都會發生降解,比如用濃度爲30毫克/公斤的氯吡脲浸泡幼果,30天后在西瓜上的殘留濃度低於0.005毫克/千克,遠遠低於國家規定的殘留標準0.01毫克/千克。當然,對於一些毒性較高的調節劑,都有明確的適用範圍和用量要求,只要按照這些要求使用,是能夠保證安全性的。

  兒童性早熟原因:如今兒童性早熟患者越來越多,專家認爲可能的原因如下,一是兒童肥胖率增加;二是環境污染物中的“環境雌激素”所致,與植物激素沒有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