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的老父親被查出結腸癌,爲讓老人不喪失信心,積極治療,5個孝順子女“合謀”騙他,“爸,你只是肚子里長個東西,醫生說問題不大,肯定能治好……”這一瞞就是18年,身居各地的子女想方設法讓老人得到最好的治療,病情穩定後,又帶他旅遊散心。如今,老人挺過了難關,子女們深感安慰之際,忍不住想說,“父親,對您隱瞞了18年的祕密,真想從心裏倒出來。”
此事件,引發了很多網友關於“對癌症患者隱瞞病情究竟好不好”的討論。許多人認爲,讓患者知情更有利於治療和康復,但關鍵還要看患者的心理素質。
那麼,到底要不要告訴癌症患者病情?
1、根據病人的文化層次判斷其心理素質的承受能力,並分別採取不同的方式。對文化層次較低的患者一般最好隱瞞病情,採取“避重就輕”的方法。比如:把肺癌說成是“肺炎”、“肺結核”,把肝癌說成是“肝硬化”。儘量避免患者因“知情”而導致情緒低落,喪失繼續治療的信心,而要讓病人感覺有治癒的可能,樹立求生的信心,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2、多年的臨牀實踐證明,只要病人心情愉快,就有助於治療。但對於那些病情較重的患者,確實沒有治癒的希望,只有靠治療延緩最後的歲月。對這類病人,如果一開始就對他們隱瞞病情,隨着病情的加重,他們也會自己感覺出來,反而會對醫院的治療產生懷疑,甚至對治療產生不滿,這種不良情緒對他們的治療將會更不利。對這類病人最好的辦法是治療初期就如實相告,纔有可能使他們從容地面對現實,緩解死亡的恐懼,最終安詳地離開。
如何採取正確的方式告知病情?
1、對癌症患者說實情時,要講究策略,避免直接了當,還應注意把握好時機與方法。對一些性格比較樂觀的患者可以先試探性的交談,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略知一二,之後再以必要的醫學知識、心理知識與之溝通。如有的人一提起“化療”,就會產生極大的懼怕心理,害怕會出現噁心、嘔吐、脫髮等副作用。遇到這種情況,可以向病人解釋,告訴他們隨着醫學的發展,化療藥正在向“高效低毒”的方向發展,使化療的副作用降到最低而效果又最好。
2、此外,在告訴病人病情的同時,一定要讓病人知道,他的病不是最糟的,是有治癒希望的。病人一旦消除了恐懼便可以從容面對,精神上的解脫將會使機體的免疫系統更好地發揮抗癌作用。
在臨牀工作中,許多心理健康的癌症病人對壞消息的承受能力遠比人們預料的要強。看來,對絕大多數患者來說,告之實情還是有必要的。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告訴患者實情,有利於癌症病人的治療和康復。
其實當親人突然患上癌症,該不該將這個壞消息告訴患者本人呢?很多家屬擔心親人在得知自己患上絕症後,有被判“死刑”的想法。但實踐證明,許多癌症患者由於心理調節適當,端正心態接受治療而最終戰勝病魔。相反,一些心理素質不穩定、意志消沉的患者則很難配合醫生的治療,恢復的機會也微乎其微。
如何向患者通報真實病情,並調整好患者的情緒,是癌症治療中直接關係治療效果乃至挽回生命的一個關鍵因素。根據長期的臨牀經驗,我主要做到因人而異、區別對待、講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