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練習蹲樁:
:站立時,
兩腳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兩手掌輕貼於腿兩側,眼平視前方。
:左腿向左側邁出一步,同時兩手臂擡起成抱物狀,手高不過肩,眼平視前方;兩腿屈膝下蹲約130度,保持平穩,上身挺直;兩手下按與肚臍同高,保持半蹲姿勢15秒。當下肢出現酸、麻、脹感時,緩慢站起來,自然呼吸。
:可使下肢、腰背肌肉得到鍛鍊,緩解肌肉的緊張。
以上運動,應依照循序漸進、適可而止的原則,從小運動量開始,以運動後心率比運動前增加30%—50%爲準。由於鍛鍊的過程是機能逐步改善和適應的過程,所以運動量的增加需要一定時間來適應。每次鍛鍊時間在20—60分鐘。每週由鍛鍊2—3天逐漸增至5—7天。
2.利用社區健身器材———太極推手器:
:面對器械,雙腳同肩寬,雙膝略彎曲,成馬步。雙手張開,分別放在兩轉盤同側的邊緣上,轉動轉盤。練習過程中,推至右邊時,腰部以下重心應向右移,右腿成弓步;
推至左邊時,重心向左移,左腿成弓步,反覆進行。練習速度爲中速,一次練習時間掌握在3—5分鐘,做2—4次,可依自己情況而定。針對5個年齡階段的美體健身法
:能夠起到鍛鍊上肢肌肉,緩解手臂肌肉緊張,促進食物消化的作用。
以上運動,要注意動作緩和、均勻,切忌用力過猛,以免造成損傷。
3.赤腳走:天氣變暖後,可經常光腳在小石子路上走路鍛鍊:
:通過增加足底筋膜、韌帶、穴位及神經末梢與凹凸不平路面的接觸機會,使足底的敏感區域不斷受到刺激,這些刺激信號傳入相應的心臟器官以及與之相應的大腦皮層,可調節身體各部分的功能,起到輔助治療某些疾病的作用。
4.走路、慢跑:
一般來說,慢走步行速度爲25—30米/分,快走步行速度爲70—90米/分,相當於每小時5公里左右,慢跑速度爲每小時6—7公里。步速一般以勻速爲佳,亦可根據地形、地面結構狀況,採用變速方式。運動中,心率應控制在110—130次/分。
:作爲一種有氧運動,它能改善心肺功能,放鬆肌肉。
另外,飯後找個開闊平坦的地方,打打太極拳、做做深壓腿,或者扶着牆緩緩壓一下背,動作幅度不大,卻能放鬆肌肉,緩解長期坐着帶來的肌肉痠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