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乳腺惡性淋巴瘤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病毒學說 有人從非洲兒童的淋巴瘤中分離出一種特殊的類皰疹病毒(EB病毒),約8%淋巴瘤病人體內可發現有高滴定度的EB病毒抗體。故設想,惡性淋巴瘤的產生可能與EB病毒有直接的關係。
2.電離輻射損傷 長期接受放射性物質和放射線,如放射治療及放射工作者,其淋巴瘤的發生率較正常人羣高。故認爲電離輻射損傷可能與發病有關。
3.免疫抑制和缺陷 在臨牀工作中常見接受大劑量的激素治療和使用環磷醯胺等藥物,後期導致惡性淋巴瘤的發生。這可能由於免疫調節功能的受損而導致T或B淋巴細胞失去控制而發生異常性增生。
4.遺傳因素 在淋巴瘤病人的染色體檢查中,常可見到染色體14、17、18和X的異常。設想染色體異常可能由於先天性染色體畸變,或是由於DNA受到損傷使其修復功能異常有關。偶爾見有家族類病的報道原發性乳腺惡性淋巴瘤的症狀,治療,預防,檢查。
目前對本病的組織起源問題有較一致意見:Janea Lamovec MD等報道8例本病,其中6例導管上皮或小葉上皮有淋巴細胞浸潤,這種上皮淋巴侵犯現象顯示了與胃腸道和呼吸道等各種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相似的一個重要特徵。Pattil Cohen (1991)等認爲絕大部分該病是由B細胞起源,認爲本病是一種淋巴組織相關淋巴腫瘤,在擁有黏膜相關淋巴組織中發生,而且組織細胞學起源絕大多數是B細胞起源。
(二)發病機制
關於乳腺惡性淋巴瘤的來源,多數學者認爲乳腺是一種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的潛在部位,乳腺原發惡性淋巴瘤是一種黏膜相關淋巴組織腫瘤(MALT),與乳腺導管周圍和乳腺小葉內淋巴組織惡變呈瘤樣增生有關。也有人認爲來源於血管外皮幼稚未分化的間葉細胞。
1.發生部位與病程 Membo報道,本病發病時間最短6周,最長達12個月,多在2~4個月。腫瘤多位於乳腺的外上象限內,單側多見,偶有雙側。左、右兩側乳腺發生機會相當,無明顯差異飲食健康注意事項。
2.病理形態 與乳腺其他惡性腫瘤相比,原發性乳腺惡性淋巴瘤的病理改變有如下特點。
(1)大體形態:腫瘤多爲結節狀,質地稍硬,無包膜或有假包膜。切面爲灰白色,實質性組織細膩呈魚肉狀,可見有出血和壞死。
(2)組織形態:乳腺惡性淋巴瘤絕大部分爲非霍奇金惡性淋巴瘤原發性乳腺惡性淋巴瘤的症狀,治療,預防,檢查。鏡下見乳腺惡性淋巴瘤具有其他部位惡性淋巴瘤的共同點。乳腺惡性淋巴瘤的特點是:瘤細胞瀰漫分佈,細胞成分單一,多爲瀰漫性大粒細胞型(圖1),瀰漫性大無粒細胞型和瀰漫性小粒細胞型,其他類型少見,無聚集成巢的傾向。可見豐富的新生薄壁血管,瘤細胞在小葉和導管間瀰漫浸潤,而導管不被破壞,腔內無瘤細胞及炎性滲出物。
3.Rye會議分型 1996年Rye會議將乳腺惡性淋巴瘤分爲4型:①淋巴細胞爲主型;②結節硬化型;③混合細胞型;④淋巴細胞消減型。
4.轉移途徑 乳腺惡性淋巴瘤大多見血行及臨近淋巴結侵犯兩種形式播散。
原發性乳腺惡性淋巴瘤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別名:乳腺結外惡性淋巴瘤)
本病需要與髓樣癌和乳腺假性淋巴瘤相鑑別,因兩者在臨牀表現與組織學所見均與惡性淋巴瘤相似。
1.髓樣癌 兩者的臨牀表現及組織學所見均很相似,特別是髓樣癌間質內有大量淋巴細胞浸潤時可掩蓋癌腫,使兩者更爲相似。須藉助病理切片和特殊染色加以區分。髓樣癌多邊界清楚,瘤細胞不與周圍組織交織,癌細胞可見聚集傾向。嗜銀染色可見網狀纖維圍繞細胞團外周,癌腫結構被顯示出來,癌腫內無網狀纖維。浸潤的淋巴細胞分化成熟多集中於癌腫邊緣(圖2)。另外,癌細胞異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