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還在我腹中,我便和丈夫做好了“教育計劃”,我們希望女兒從一降生到這個世界,便開始接受教育。現在看來,這個觀念已經遠遠過時了。


孕媽經驗:我的語言胎教

  今天,0歲教育已經走進年輕父母的生活,越來越受到父母們的重視。

  胎教音樂、胎教童話,教育已經走進了年青媽媽的肚子裏。

  父母經常與胎兒對話,能促進寶寶出生以後的語言及智力方面的良好發育。

  教育界和醫學界更是進一步認可了“語言胎教”的作用,甚至組建了“胎兒大學”。說起語言胎教,其實就是給胎兒期的大腦新皮質輸入最初的語言印記,爲寶寶後天的學習打下基礎。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給寶寶多說說話,激發寶寶的聽覺神經,幫助寶寶對語言有一個最初步的認識。

  當然,胎教中的媽媽要注意把講述中的內容變得淺顯一些,聲音柔和一些,另外還要注意語素之間的節奏不要太急促或者雜亂無章,避免肚子裏的寶寶越聽越糊塗。

  語言胎教的題材很多的:

  媽媽早上起牀後,可以喃喃自語地和腹中的胎兒說說話。如果父母能多培養寶寶的語言接受能力,隨着寶寶的成長與發展,她的理解力愈來愈成熟時,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漸漸顯露出來。這些能力的培養並不需要特殊的技巧,只要平時多留心就是了。

  任何詞語都是句子的單元,完整的話語,對孩子來說,可以同時鍛鍊她的聽力和思考能力。用不着很長時間,孩子就會聽懂這些情境式的旁白,形成連續的、準確的表達方式。即使你的孩子長大成人後不準備做個精明強幹和思維清晰的思想家,也需要從開始就對他們講完整的話。

孕媽經驗:我的語言胎教

  同時,也要注意,跟孩子說話,要注意語言的規範化,對事物名稱要用正規稱謂。如教他認識汽車,第一次就該告訴他“這是汽車”,不要以“嘟嘟”來代替,否則孩子以後把“嘟嘟”改稱爲汽車時,又得再學習一次,使他感到困擾。當孩子能認識並會說“汽車”時,再告訴他汽車的喇叭聲有“嘟嘟”、“嘀嘀”,這些聲音是開汽車的叔叔阿姨爲了提醒行人車輛注意交通安全的,寶寶上街也要注意聽。

  如果孩子的發音或語法錯了,大人也不要重複他的錯誤,因爲孩子可能還不理解你是在糾正他的錯誤,搞不好反而會強化他的錯誤。

  有的家長總習慣於使用單詞或短語來替代句子向孩子說話,孩子也就模仿其父母說“半截子”話,這實際上是限制了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這些家長認爲對孩子說長句子或完整的句子,孩子聽不懂。研究證明,孩子的聽力很強,比說話的能力發展得快,一般的情況下,他們實際上是聽明白了,只是不能清晰明確的表達。

  成人對許多現象司空見慣,但對一無所知的嬰幼兒來說,一切都是全新的,大人要有耐心對孩子多說“廢話”,並鼓勵孩子多開口。在完整和諧的語言刺激下,孩子的說話能力會發展得比較健全,整個智力水平都受益非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