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一:過於大意。擅自用藥。
婚後,阿玲很快就有了身孕。可是,當懷孕6個月,她滿心歡喜去作產前檢查時,卻被告知胎兒比實際孕周小很多。再經過B超檢查,發現胎兒腎臟發育不良、羊水過少、胎兒嚴重生長遲緩。、後因治療效果不佳,阿玲不得不捨淚做了引產手術。醫生追溯原因,得知阿玲有高血壓病史,妊娠早期曾服用過“開搏通”一個多月。醫生推測,胎兒的腎臟發育缺陷及羊水過少,可能與服用這種藥物有關……
鏡頭二:聞藥色變,不敢吃藥。
美佳是位細心的準媽媽。自懷孕後。她就辭去了流水線的工作,自覺拒絕熱鬧的聚會、擁擠的商場和劇院,遠離噪聲、污染等一切不良因素,專心致志等待寶寶的降臨。
可是,百密一疏,懷孕6個月時,她還是不小心得了感冒。起初是鼻塞、頭疼,後來還發燒、咳痰,家人勸她趕緊吃藥,她卻連連搖頭: “是藥三分毒,我吃藥就等於胎兒吃藥,弄不好會影響寶寶的,我還是忍着吧。”就這樣,任憑大家怎麼勸,這位堅強的準媽媽都無動於衷。
兩天後,美佳感冒症狀加重,體溫高達39攝氏度,呼吸急促,並逐漸出現憋氣症狀,趕緊去醫院。醫生診斷爲“妊娠合併肺炎。胎兒宮內窘迫”,立即收治入院。至此,她才知自己因過分謹慎。該治的不醫,差點危及胎兒性命。
鏡頭三:不知有孕,大意服藥。
魯莉的月事一向不太準,即使這次月經許久不見蹤影,她也沒太感到意外。這天一早起牀,她忽然感到渾身無力、還噁心嘔吐,去醫院檢查,方纔得知懷孕了。可是,對於這個大喜訊,魯莉卻像霜打的瓜秧——蔫了。原來,前段時間她受涼後感冒發燒,吃了一大把感冒藥。她聽說懷孕前三個月是最關鍵的時候,是胚胎各系統臟器發育的重要時期,亂用藥有可能導致胎兒畸形。
實際上,妊娠期能否用藥,能用哪些藥,這是很難準確作答的,必須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孕期用藥的4大誤區
誤區一 懷孕不能吃藥
有的孕婦患感冒、腹瀉時,自認爲孕期不能吃藥便拒絕吃藥。實際上,病後不服藥,會使小病釀成大病,反而不利於優生。
孕婦病後合理用藥不但對胎兒無害,而且能防止胎兒受母體疾病的影響。因恐懼藥物,該服的藥不服,常致使妊娠併發症和其他病症得不到及時治療,從而影響孕婦和胎兒的健康。
誤區二 孕婦不能服西藥可服中藥
有些人認爲孕婦生了病,即使服藥,也只能服中藥而不能服西藥。誤以爲中藥無副作用。其實許多中藥所含的各種生物鹼和化學成分十分複雜,服用不當也會給胎兒造成不利影響。
如易致腹瀉的藥大黃、芒硝;潤腸利小便的藥材木通等;大辛大熱的藥材肉桂、附子等,服用時也必須十分小心,劑量不能太重。
誤區三 孕婦感冒可自治
有人誤認爲感冒是小病,吃點抗感冒藥無關緊要。其實,抗感冒藥大多是複合製劑,含有多種成分,常見的有速效傷風膠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康必得、克感康、快克等等,這些藥大都含組胺藥,孕期不宜服用,特別是孕4周前。
另外,抗病毒藥對胎兒均有不良影響;消炎痛是孕婦禁忌的退熱藥;阿司匹林孕32周後也不宜使用;含碘製劑的止咳藥孕婦不宜使用;孕婦感冒如沒明確的細菌感染證據,不宜用抗生素。因爲抗生素可通過胎盤作用於胎兒體內,有20%~40%的可能性對胎兒構成危害。
誤區四 不能用抗生素
臨牀上發現,孕婦患感染性疾病,若不及時治療,出現發燒時,絕大多數的胎兒發育都要受到不良影響。因此,孕婦患病後,比普通人更需要及時治療。使用恰當,不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有些抗生素如紅黴素、青黴素、先鋒黴素類等對孕婦、胎兒是比較安全的,副作用輕微,治療效果好。但應提醒一下,青黴素用藥前必須做過敏試驗。
孕期用七大原則
妊娠期間的用藥原則爲:
①準備懷孕的準媽媽用藥要慎重;
②有急慢性疾病者應在孕前治療;
③孕期非必要的藥物儘量少用,尤其在頭三個月內;
④早孕期用過明顯緻畸的藥物應考慮終止妊娠;
⑤孕期患病應及時治療;
⑥選用結論比較肯定的藥物,儘量少用新葯;
⑦中藥可按說明書中孕婦“慎用”或“禁用”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