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廣大網友帶來的文章是關於呼吸內科相關的常見疾病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您解決所遇到的健康方面問題、能夠有所收穫,那就是對公益健康知識網站長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祝您身體健康!

1.年齡 發病年齡較小,多見於l~3歲小兒。

2.一般表現 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病情大多不重,有低度或中度發熱,僅少數病兒出現高熱。呼氣時間延長、伴喘鳴音和粗溼囉音,喘息無明顯發作性。經治療後,在第5~7天上述症狀明顯減輕。

3.預後 部分病例復發大多與感染有關。近期預後大多良好,到3~4歲時復發次數減少。但是有部分病例遠期發展爲支氣管哮喘。

4.診斷標準(計分法) 1988年全國小兒哮喘會議提出評定嬰幼兒哮喘的診斷標準(計分法):凡年齡<3歲喘息反覆發作者計分原則:

(1)嬰幼兒患毛細支氣管炎或喘息樣支氣管炎後,反覆喘息發作≥3次者3分。

(2)肺部出現喘鳴音2分。

(3)喘息症狀突然發作1分。

(4)患兒有其他過敏史1分。

(5)一、二級親屬中有溼疹、皮炎、或哮喘病史1分。以上總分>5分者診斷嬰幼兒哮喘,喘息發作只2次或總分≤4分者,初步診斷爲喘息樣支氣管炎,並繼續追蹤觀察。 多爲3歲內小兒,發生在上、下呼吸道感染後,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常爲致病原。有發熱,呼氣時間延長、伴喘鳴音和粗溼囉音,治療後,1周左右上述症狀明顯減輕等特點,比較容易診斷健康問題。

小兒喘息樣支氣管炎應該做哪些檢查?

白細胞計數可增高,病毒感染引起可正常。其他常規檢查無異常。嗜酸性粒細胞檢查、血清IgE水平部分患兒可增高。 胸片X線檢查無明顯異常,可有支氣管炎改變。

 

小兒喘息樣支氣管炎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二)預後

可有以下幾方面的發病因素:

1.感染因素 多種病毒和細菌感染均可引起。較常見的有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和肺炎支原體等。大多數病例可在病毒感染基礎上併發細菌感染。

2.解剖特點 嬰幼兒的氣管和支氣管都比較狹小,其周圍彈力纖維發育不完善,故其黏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腫脹充血,引起管道狹窄,分泌物黏稠不易排出,從而產生喘鳴音。

3.過敏體質因素 嬰幼兒患病毒感染者甚多,僅一小部分患兒呈喘息樣支氣管炎表現,提示同一病毒在不同個體中所產生的不同病理生理改變和臨牀表現,與機體內在因素密切相關,如近年發現合胞病毒引起的喘息樣支氣管炎患兒出?a href="http://jbk.39.net/keshi/waike/gc/9d195.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痔匾煨訧gE抗體,其鼻咽分泌物中組胺濃度明顯高於同樣感染而無喘息表現的患兒。其親屬往往有過敏性鼻炎、蕁麻疹、哮喘等變態反應性疾病史,約30%左右的患兒曾患溼疹,測血清 IgE含量常見增高。

(二)發病機制

嬰幼兒下呼吸道喘息樣疾病的異同諸點綜合於表1,可助鑑別診斷參考之用。

對喘息樣支氣管炎患兒,要注意分析家族與患兒自身過敏史、嗜酸性粒細胞檢查、血清IgE水平等資料,如有支氣管哮喘可疑時,應儘早給予哮喘的防治措施。

 

小兒喘息樣支氣管炎可以併發哪些疾病?

顯示特點如下:

作爲急性支氣管炎給予相應治療。

1.一般療法 按呼吸道感染常規處理,包括休息,室內溫、溼度適當,經常變換體位,多喂開水,給易消化飲食。注意呼吸道隔離,減少繼發細菌感染的機會。

2.控制感染 致病原以病毒爲多,雖分泌物培養有細菌存在,並非真正的致病菌,故—般不用廣譜抗生素。對嬰幼兒或有發熱、白細胞明顯增高者,可適當選用抗生素,如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複方新諾明)口服或青黴素肌注。若病情較重,年齡較小,體質較弱,則可合用青黴素和卡那黴素(或慶大黴素)以及其他廣譜抗生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eenhao8 的頭像
    cheenhao8

    健康小屋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