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廣大網友帶來的文章是關於呼吸內科相關的常見疾病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您解決所遇到的健康方面問題、能夠有所收穫,那就是對公益健康知識網站長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祝您身體健康!
呼吸系統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一)治療
1.病因治療 積極治療原發軀體疾病,消除誘發肺性腦病的各種因素,包括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糾正酸中毒、減輕或消除腦水腫;禁用或慎用麻醉藥、催眠藥、抗精神病藥;預防呼吸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氣胸、血壓下降等的發生;加強通氣功能,改善腦缺氧,降低顱內壓,維持電解質及酸鹼平衡和控制感染並戒除吸菸等陋習。支氣管哮喘者急性期還需用解痙、平喘藥,以控制發作;同時祛除發作誘因如控制感染等。緩解期可進行特異性脫敏,應用抗變態反應藥物如激素等;緩解期可進行非特異性脫敏療法和應用免疫增強劑。在大多數病例中在採取相應的病因療法後,由於呼吸道原發疾病得到控制,精神障礙亦隨之緩解。
2.精神障礙的治療 在精神障礙的處理中,禁用麻醉劑及催眠劑。有意識障礙時,如興奮躁動較輕,不必應用抗精神病藥,以免進一步抑制呼吸功能。對興奮、譫妄狀態等採取少量舒必利等藥爲宜。興奮過劇時可肌注地西泮(安定)或氟哌啶醇。意識清晰者爲控制精神症狀可口服小劑量奮乃靜或氯氮平等。對意識障礙不需應用鎮靜藥;對精神分裂樣症狀可給予利培酮、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病藥物;對伴焦慮、抑鬱症狀者可採用抗焦慮藥和抗抑鬱劑。但均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量,以不產生嚴重嗜睡爲宜,並嚴密注意藥物的其他不良副作用。
3.支持療法 如以意識障礙爲主,則需同時施行支持療法,包括能量供給,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維生素的補充。可用促進腦代謝藥如三磷腺苷(ATP)、輔酶A、胞磷膽鹼等。
4.心理治療 應在上述治療基礎上同時進行,但一般需在急性期緩解後或等意識障礙恢復後,患者能接受時在施行。心理治療手段視精神障礙的種類而定。支氣管哮喘心理治療,對功能性成分較大者,暗示治療可緩解發作。家庭治療,如矯正家庭成員的育兒態度,也頗爲重要。
5.加強護理 護理工作中既要注意對軀體疾病的護理,又要做好精神科的特殊護理。環境和心理護理有助於消除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對有意識障礙的病人特別要注意安全護理。良好的護理直接關係到軀體性精神障礙的預後和結局。
(二)預後
參見呼吸系統有關章節。本病常常由於呼吸道原發疾病得到控制,精神障礙亦隨之緩解。
呼吸系統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應該如何預防?
主要是精神障礙的鑑別診斷。器質性與非器質性精神障礙的鑑別十分重要,否則會延誤診斷和治療。有時在一些器質性病因不明顯的病例鑑別甚爲困難,如上所述軀體疾病有時會出現一些功能性精神疾病症狀,如焦慮、抑鬱、類精神分裂症、躁狂等,此時要區別是軀體疾病伴發的器質性精神障礙,還是爲其所誘發的精神疾病;當軀體疾病伴有失眠、焦慮、抑鬱等症狀時,是由生物學因素的影響,還是軀體疾病帶來的心理應激所致;既精神分裂樣表現需要與精神分裂症相鑑別。臨牀往往很難區分,而且兩者也常常是共存的。症狀性精神障礙實質是指前者。兩者的鑑別主要依靠醫生掌握全面的病史(包括軀體和精神疾病史),根據慢性肺部疾病史、肺功能不全及陣發性精神紊亂,病程中可能出現的意識障礙,仔細的體格檢查及相應的生化及內分泌等實驗室陽性發現,進行綜合判定以資鑑別。
呼吸系統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
呼吸系統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就精神障礙本身目前暫無實驗室特異性檢驗指標。原發呼吸系統疾病常規、生化、免疫實驗室檢查結果,見呼吸系統相關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