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給廣大網友帶來的文章是關於呼吸內科相關的常見疾病信息,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您解決所遇到的健康方面問題、能夠有所收穫,那就是對公益健康知識網站長最大的肯定和鼓勵,祝您身體健康!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應該如何預防?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應該如何治療?

1.由於絕大多數慢性肺心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併發肺氣腫的後果,因此積極防治這些疾病是避免慢性肺心病發生的根本措施。

2.講究衛生、戒菸和增強體質,提高全身抵抗力,減少感冒和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呼吸道感染是慢性肺心病患者發生呼吸衰竭的常見誘因,應積極予以治療。

3.對已發生慢性肺心病的患者,應針對緩解期和急性期分別加以處理。緩解期治療是防止慢性肺心病發展的關鍵,可採用:①冷水擦身、膈式呼吸、縮脣呼氣以改善肺通氣等耐寒及康復鍛鍊;②鎮咳、祛痰、平喘和預防感染等對症處理;③提高機體免疫力的藥物如覈酸酪素、氣管炎菌苗、免疫核糖核酸等;④中醫中藥治療:扶正固本、活血化瘀,以提高機體抵抗力,改善肺循環功能。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一)發病原因

按發病的不同部位,可分爲以下幾類:

1.支氣管、肺疾病 以慢支併發阻塞性肺氣腫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最爲常見,約佔80%~90%,由此可見,COPD是老年肺心病最主要的病因。其次爲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重症肺結核、塵肺、慢性瀰漫性肺間質纖維化(包括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和繼發性肺間質纖維化)、肺部放射治療、結節病、過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腫、隱源性瀰漫性間質性肺炎、鈹中毒、進行性系統性硬化症、播散性紅斑狼瘡、皮肌炎、肺泡硬石症等。

2.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 較少見。嚴重的脊椎後、側凸,脊椎結核,類風溼性關節炎,胸膜廣泛粘連及胸廓成形術後造成的嚴重胸廓或脊椎畸形,嚴重的胸膜肥厚,肥胖伴肺通氣不足,睡眠呼吸障礙以及神經肌肉疾病如脊髓灰質炎,可引起胸廓活動受限、肺受壓、支氣管扭曲或變形,導致肺功能受限,氣道引流不暢,肺部反覆感染,併發肺氣腫,或纖維化、缺氧、肺血管收縮、狹窄,使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發展成肺心病。

3.肺血管疾病 甚少見。累及肺動脈的過敏性肉芽腫病,廣泛或反覆發生的多發性肺小動脈栓塞及肺小動脈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發性肺動脈高壓,均可使肺小動脈狹窄、阻塞,引起肺動脈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和右心室負荷過重,發展成肺心病。偶見於肺動脈及肺靜脈受壓,如縱隔腫瘤、動脈瘤等,也可見於原發性肺動脈高壓。

4.其他 肺部感染不僅加重了低氧和二氧化碳瀦留,使肺小動脈痙攣、肺循環阻力進一步增加、肺動脈壓更加增高,加重右心室負荷甚至失代償。反覆肺部感染、低氧血癥和毒血癥可能造成心肌損害和心律失常,甚至發生心力衰竭;原發性肺泡通氣不足及先天性口咽畸形、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等亦可導致肺源性心臟病;其他尚可見於肺切除術後和高原性缺氧等。這些疾病均可產生低氧血癥,使肺血管收縮反應性增高,導致肺動脈高壓,發展成肺心病。

(二)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 慢性肺胸疾患的肺毛細血管牀破壞使血管牀面積減少,氣流阻塞引起的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可致肺小動脈痙攣,慢性缺氧所致的繼發性紅細胞增多和血黏稠度增加等因素,均可導致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右心負荷增加,發生右心室肥厚擴大,發展爲肺心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