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懷孕嗎?”“什麼時候能懷上?”這是大多數沒有寶寶又希望儘早孕育寶寶夫妻的共同關心的話題。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他們會通過各種渠道瞭解自己的情況。但這也容易使他們盲目將自己定性爲不孕不育,以至於到處求醫問診,有時錯診錯治之下,反而“治出”了不孕症。


  醫學指導:武警廣東總隊醫院婦產科主任、生殖中心主任 孔欣


  據中國人口協會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不孕不育患者目前已超過4000萬,佔育齡人口的12.5%。而20多年前,我國育齡人羣中不孕不育率僅爲3%。


  這是一個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以至於有一些夫妻婚後半年至一年左右沒有懷孕,就開始疑神疑鬼,疑心自己患上不孕症。武警廣東總隊醫院婦產科兼生殖中心主任孔欣說,在她的門診中,有些沒有性生活史的未婚女性,僅因一時的月經紊亂或痛經,就擔心將來能否成功懷孕,迫切要求檢查,確定自己是否不孕不育。“這表現的是一種無知,況且女性的不孕檢查大多數是侵入性的,有損傷、風險存在,不能隨意檢查。”她提醒道。


  誤區1 盲目對號入座


  能不能懷孕,是不是不孕,時間會告訴你自己。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不孕症定義爲,結婚後至少1年同居、有正常性生活,且未採取任何避孕措施而不能受孕。而且根據既往有無妊娠史分爲原發不孕和繼發不孕。醫師也要靈活處理,因人而異。“例如有些女性已經35歲左右了,卵巢功能在走下坡路,換言之,生育能力下降了,那麼就不能太強調同居1年這個標準,可以酌情提前進入助孕階段。”孔欣介紹說。


  孔欣建議,小夫妻們在懷疑自己患上不孕症時,不妨先問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首先,夫妻雙方近一年是否一直住在一塊?不住在一起就談不上交流,更別說有正常的性生活。生育年齡的女性,1個月一般才排出1個卵子,而卵子很嬌貴,壽命也很短,只有24小時左右的體內生存時間。也就是說,在女性排卵期發生了性生活,精子纔有可能會遇到卵子,才能懷孕。而月經正常的女性,這個排卵期一般在兩次月經之間的那幾天,如果不是常住在一起的夫妻,遇到排卵期同房的機會也就會少一些,自然,1年以上懷不上寶寶也不奇怪了。


  其次,夫妻雙方住在一起,性生活是否正常?一般情況下,處於育齡期的夫妻一週內應該有2~3次性生活,過多或者過少都可能會影響懷孕。


  再次,夫妻性生活時是否採取避孕措施?例如口服避孕藥、體外射精等等。


  孔欣總結道:如果夫妻倆沒有分居的情況,性生活每週2~3次,從來沒有採取避孕措施,時間又在1年以上,那麼夫妻雙方就有必要到醫院進行檢查。


  誤區2 只查女不查男


  懷不上孩子一定是女方出了問題,這是最大的誤區。


  “在不孕的夫妻中,單純女方因素佔30%~40%,單純男方因素佔20%~30%,雙方共同因素爲30%,尚有5%~10%的不明原因不孕。因此,不孕的治療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就診。”孔欣強調,男方的檢查比較簡單、容易篩查,而女方的病因診斷往往需要一些侵入性的手術檢查,比如宮腔鏡、腹腔鏡等等,有損傷、有風險,也有經濟上的壓力。


  “記得有個女患者,求醫5年多,所有的檢查都做了,2011年底到我們生殖中心時,病歷都拿着個揹包裝着,就是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反覆勸說下,他丈夫終於接受檢查了,結果卻是“無精症”,好在醫生給他做睾丸穿刺,發現裏面還有精子,最後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圓了寶寶夢。


  誤區3 盲目換醫院、換醫生


  在不孕夫妻求醫的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頻繁地更換醫院或醫生,原因是聽說有醫院或醫生比較好。“頻繁的更換意味着時時的中斷,時時的重新開始。”孔欣建議,“如果選擇的是正規醫院的婦科或者是有國家准入資格的生殖中心,沒有特殊情況,就不要隨意換醫院。”


  她表示,客觀上,不孕症診治過程大多數情況是一場複雜的“持久戰”,診斷和治療上都有許多的不確定性。醫生具有不同的觀點不足爲奇,每個醫生又因教育背景、臨牀經驗不同,診治方案有時有差異就更不奇怪了。患者要和醫生有充分的溝通,診治方案需要連續性的觀察、思考和調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