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時,進食的需要和胃腸道的可能是個大矛盾。如何解決?還得根據病情,從孩子的具體情況出發。



  總原則:減少餵食量


  母乳餵養


  每次哺乳的時間應縮短,兩次餵奶間的時間應延長,中間可以加喂水。原爲混合養者,可停喂牛奶或其代乳品,單餵母乳。


  人工餵養


  牛奶量應減少,再加水衝稀些,或改喂米湯,因米湯較牛奶容易消化吸收。原來已加用的輔食,也應減量或暫時不給。曾經見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原來已能吃窩窩頭,因慢性腹瀉、營養不良,後改爲吃牛奶。照道理講,牛奶比窩窩頭細,應該能夠接受,但事實上卻使拉稀加重。一方面說明要考慮到孩子原來的飲食習慣,孩子胃腸道的適應性;另一方面說明牛奶中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較窩窩頭高,窩窩頭雖是粗糧但能消化,而對於“細糧”牛奶卻難以消化。


  調整飲食的具體作法是:首先禁食8小時左右,靜脈補液,然後給服脫脂奶、米湯、糕乾粉配方飲食,從小量至足量,從低濃度至高濃度,逐漸增加,定時定量,3天左右,過渡至正常飲食。根據患兒年齡、腹瀉時間及程度、病前奶量決定起始奶量及濃度。年齡越小,腹瀉越重越久,病前奶量越小,則起始奶量小,濃度低。在控制飲食期間,液體總量不夠的部分,由靜脈補給,同時注意從靜脈補鉀補鈣。


  飲食療法舉例:4月齡患兒,體重5公斤,病前飲食爲1次牛奶130毫升,1日5次。腹瀉1個月,程度中等,每日大便7—8次。入院後禁食8小時,然後按下述飲食計划進食,每日液體總量爲600毫升左右。第一天口服總量爲400毫升,靜脈補液200毫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