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發現,醫生給自己作婦檢時,右下腹隱隱作痛,詢問醫生,說是有“盆腔炎”。


  小王平常從未感到有什麼不適,但一聽醫生說有“盆腔炎”,爲保險起見,她還是找醫生開藥(抗生素)治療,想趕快治好這個病。但連治了兩個月,花了500多元錢,複查時,還是感到右下腹有壓痛。


  小王既懊惱又害怕,向姐妹們打聽,才知道不少人都碰到類似的情況。有人質疑:只在檢查時感覺疼痛,就是盆腔炎嗎?


  盆腔炎不僅有壓痛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等。目前稱之爲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存在細菌感染的急性狀態,也就是一般理解的急性盆腔炎。


  通常表現有下腹痛、發熱、陰道分泌物增多,嚴重時可引起高熱、頭痛,甚至中毒性休克;婦科檢查時,可見到膿性分泌物從宮頸口流出,按壓下腹部時痛覺明顯。


  若盆腔炎急性發作時,未得到及時、正確、規範的治療,可引起一系列後遺病變,如盆腔粘連、輸卵管阻塞等,也就是以往人們常說的“慢性盆腔炎”。但現在,醫學上已不將它作爲一種疾病來診斷。


  這些後遺病變可導致不孕、異位妊娠、慢性盆腔痛(不壓也會痛)、盆腔炎反覆發作。病人可無症狀或症狀較輕微,婦科檢查時,可摸到索條狀增粗的輸卵管,伴有輕壓痛,或摸到子宮旁有片狀增厚、壓痛。


  若僅在婦檢時發現宮頸舉痛(醫生進行陰道檢查,撥動宮頸時病人若有疼痛,稱爲宮頸舉痛),或子宮、附件區壓痛(注意不是按壓時出現的腹部皮膚痛),而沒有下腹痛或陰道異常分泌物等,不可診斷爲盆腔炎。所以,小王的情況並不能作出“盆腔炎”的診斷。


  但某些高危人羣(如性活躍的年輕女性、具有性傳播疾病風險者),如果同時自覺有下腹痛,並且排除是由其他原因引起時,可考慮爲盆腔炎。


  後遺病變,各有各治法


  爲了治好所謂的“盆腔炎”,小王花了500多元,吃了兩個月的抗生素,卻毫無效果。因爲她患的根本不是盆腔炎。


  對於真正的盆腔炎,規範的抗生素治療是最厲害的“殺手”。經恰當、積極的治療,絕大多數盆腔炎能徹底治癒——在盆腔炎診斷48小時內及時用藥,將明顯降低後遺症的發生概率。


  即使將小王這類情況推測爲她在自己並未察覺的情況下,曾患有症狀輕微的盆腔炎,如今留下了一些後遺病變,也不是應用抗生素就可以解決的。不同的後遺病變,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常見的盆腔粘連、輸卵管堵塞等,使用抗生素基本沒有效果,可根據病人的需求及其他情況,進行手術治療或做試管嬰兒;而對慢性盆腔痛,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一般採用對症處理,進行中藥、理療等綜合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盆腔炎反覆發作者,則可在使用抗生素的基礎上,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手術治療。


  小王目前的情況不是上述任何一種。也許,將來她出現了其他症狀,並進行相關檢查,確診爲具體的病變,那時才需進行相應的治療。在此之前,她還不是盆腔炎或其後遺病變,故不必進行任何干預,更不能濫服抗生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