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檢查與護理
(一) 症狀與體徵
出生後一般情況尚好,6~12小時內逐漸出現呼吸增快,呼吸次數超過每分鐘60次,鼻翼扇動,嚴重者呼吸次數減少,繼而呼吸不規則,呼吸暫停。
肺透明膜病的臨牀表現與檢查
隨着病情的發展,呼吸困難呈進行性加重,出現吸氣性三凹徵和呼氣性呻吟,明顯發紺、反應遲鈍,四肢肌張力下降,體溫不升,皮膚蒼白或青灰,全身浮腫伴尿少。胸廓在開始時隆起,以後隨着肺不張逐漸加重而下陷,尤以腋下部更爲明顯。肺部呼吸音減低。心率開始增快,後變慢,心音由強到弱,胸骨左緣或心底可聽到,Ⅰ~Ⅱ級收縮期雜音。肝可增大。病情一般較嚴重,如無人工輔助通氣,常於3天內死亡。若存活3天以上而無併發症發生者,只要積極搶救,處理得法,有恢復的可能。
(二) 實驗室檢查
由於通氣不良,動脈血氧分壓( PaO2 )低,二氧化碳分壓( PaCO2 )增高。血液pH明顯下降,鹼缺乏(BE)數字增加,碳酸氫根( HCO3- )減少,血清鈉降低,鉀早期正常,如持續酸中毒、低血糖、出血等,可使血鉀暫時升高,血鈣在72小時後常明顯降低。
(三) X線檢查
兩肺野透明度明顯降低,可見均勻細小顆粒的斑點狀陰影( 肺泡萎陷與不張 )和網狀陰影( 過度充氣的細支氣管和肺泡管 )爲特徵。晚期由於肺泡內無空氣、萎陷的肺泡互相融合形成實變,氣管及支氣管仍有空氣充盈,故可見清晰透明的管狀充氣徵。充氣的氣管與支氣管伸張至節段及末稍氣管,類似禿葉分叉的樹枝。
Giedion根據嚴重度將病情分爲四級:
I 級:僅有小顆粒狀陰影的輕微改變;
Ⅱ級:支氣管充氣徵越過心臟邊緣;
Ⅲ級:病變進一步加重,心膈模糊不清;
IV級:普遍密度增加稱"白肺"。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2種診斷
早產兒,尤其是圍產期有窒息史,Apgar評分在3分以下或母親糖尿病及妊毒症,出生後不久呼吸困難,進行性加重,吸氣性三凹徵或呼氣性呻吟和明顯的發紺,呼吸衰竭,有典型X線表現,應考慮本病。若產前羊水檢查,卵磷脂/鞘膦脂( L/S )≤ 2~3:1或 卵磷脂 ≤3.5mg%,或出生後在6小時內抽胃液或咽部分泌物做發泡實驗爲陰性者,本病診斷可成立。
新生兒肺透明膜病的鑑別診斷
本病需與下列疾病鑑別:
1.溼肺
溼肺多見於足月兒,臨牀呼吸困難等症狀較輕,肺部X線表現很廣泛,且與肺透明膜病不同,可資鑑別。
2.B組β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本病經宮內感染引起新生兒肺炎或敗血症,症狀和肺部X線表現與肺透明膜病相似,病理檢查肺部也有透明膜形成。但本病嬰兒的孕母在妊娠晚期有感染病史或分娩前有胎膜早破史。如無這些病史很難鑑別。可按敗血症或肺炎用抗生素作診斷性治療,有助鑑別。
3.持續肺動脈高壓症
又稱持續胎兒循環或持續過渡性血循環,是指新生兒出生後較長時間保持肺動脈高壓,維持從胎兒型到成人型的過渡性血循環,存在右向左分流。
均發生於足月兒,多數無產時窒息。出生時或出生24小時內即出現紫紺、氣促,心臟聽診偶聞肺動脈高壓所致的收縮期雜音。X線胸片可見心影增大,由於肺膨脹不全或羊水吸入,兩肺可見斑點狀陰影。超聲心動圖檢測肺動脈高壓可資鑑別。
4.吸入綜合徵
肺透明膜病發生於窒息兒時需與吸入綜合徵鑑別,後者X線表現爲肺氣腫和斑片陰影,可以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