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在臨牀上素有“癌中之王”之稱。最新調查顯示,在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胰腺癌發病率在20年間增長了約4倍,本市胰腺癌總發病率達10/10萬,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1/10萬),是我國胰腺癌高發地區。


  同時大量臨牀調查發現,近年來我國胰腺癌發病呈現明顯低齡化趨勢,由過去50至69歲高發到如今30至49歲患者逐漸增多。特別是胰腺癌發病隱匿、病情進展迅速,早期發現率僅爲5%至7%,在所有癌症中最低,患者從被診斷該病到死亡往往僅幾個月時間,死亡率高,生存期超過5年的僅約10%。胰腺癌的預防


  健康導讀


  1、胰腺癌被稱爲“癌中之王”,糖尿病人是其高危人羣,控“糖”有助遠離“癌王”


  2.、老“糖友”病程越長危險性越大,病情突然加重需警惕


  3.、胰腺癌早期有的以糖尿病特徵“潛伏”,無家族史等非典型新“糖友”需及早排查


  臨牀觀察表明,糖尿病與胰腺癌關係密切,二者常相伴而生互爲因果。因此,及早防控糖尿病,對新發糖尿病的胰腺癌高危人羣密切監測,對降低“癌王”危害、提高其早診早治率及療效至關重要。


  預防胰腺癌,關鍵是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如調整膳食結構,儘量少吃高脂、高油、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等,這也對糖尿病人積極控制血糖有利。


  久沾“糖”易“誘發”胰腺癌


  老“糖友”症狀突加重要當心


  病例


  何大爺患糖尿病已有7年,平時比較注意,吃東西很小心,血糖一直控制較好。前段時間,他一直感覺胃口不好,多吃兩口就覺得飽脹,有時上腹部還隱隱作痛。起初以爲是“苦夏”引起的食慾不振,誰知近來不適狀況不僅未見好轉,口渴、多尿等糖尿病症狀還出現加重趨勢,血糖也忽高忽低、服藥後仍難以控制,於上周到醫院就診。經檢查,其胰腺發現佔位性病變,包塊壓迫到了胃,所以出現胃部不適。後經手術證實,該病變爲胰腺癌。


  點評


  “臨牀上像何大爺這樣的老‘糖友’查出胰腺癌的病例並非罕見。近年來,糖尿病人中胰腺癌的發病率顯著上升。這不僅是因爲糖尿病和胰腺癌均發生在同一個器官、有許多病理解剖上的聯繫,研究也顯示糖尿病人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羣,二者之間存在密切關係。”胰腺位於上腹部,爲人體第二大腺體,具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兩大功能。胰腺的外分泌爲胰液,胰液分泌不足會導致消化不良、食慾下降;胰腺的內分泌主要爲胰島素和胰高糖素,若胰島素分泌不足就能患上糖尿病。


  國外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胰腺癌發病率較正常人高出1.5至7倍。國內一些回顧性研究也發現,在診斷胰腺癌的同時或之前2年內被確診爲糖尿病的患者人數可達78.6%,這其中幾乎所有患者均在診斷胰腺癌前經歷了降糖藥物療效降低、血糖波動不定的時期。


  究其原因,學界認爲糖尿病對胰島、胰腺功能的損害,本身就是誘發癌症的一個危險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發生胰腺癌的風險升高。臨牀觀察和動物實驗均證實,長期高血糖狀態會對胰腺形成慢性刺激,可能導致胰腺細胞癌變。糖尿病的病程越長(超過5年),發生胰腺癌的可能性越大。


  同時,胰島素在體外對胰腺癌細胞有直接促生長作用,此作用呈現量效關係,血糖和遊離脂肪酸也促進腫瘤細胞增殖。此外,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調節紊亂,因免疫功能受損,免疫監視作用減弱,也易誘發胰腺癌等惡性腫瘤。


  胰腺癌被稱爲“癌中之王”,最主要的是其一經發現多已處於癌症晚期。目前對胰腺癌尚缺乏有效的篩查或早期診斷方法,且其容易被誤診,臨牀上不少胰腺癌患者確診時往往已有轉移。早期胰腺癌或胰腺腫瘤較小,若能進行根治性手術切除,5年生存率可高達40%;而若胰腺癌已發展至晚期,行切除術後的5年生存率僅爲1%至5%。可見,早期確診非常重要。


  長期患糖尿病的老“糖友”,若原來用降糖藥物和飲食控制血糖達標,最近無其他原因血糖控制不好,口渴、多尿、消瘦等糖尿病症狀突然加重,或還伴有上腹脹痛、腰背疼痛、食慾不振、皮膚或鞏膜黃染等症狀,應警惕胰腺癌發生的可能,儘早到正規醫院找專科醫生檢查。


  部分胰腺癌“假扮”糖尿病


  突成新“糖友”宜排查腫瘤


  病例


  今年54歲的吳女士兩個月前開始上腹脹痛,同時血糖突然升高且居高不下,人也逐漸消瘦下去,於近日到醫院就診。經檢查,她並無糖尿病家族史,肝腎功能等其他指標也基本正常,但空腹血糖達13.84毫摩爾/升(正常值不超過7毫摩爾/升),餐後兩小時血糖達20.8毫摩爾/升(正常值不超過11.1毫摩爾/升),且入院後進行降糖、止痛治療後症狀未見緩解。又經CT等檢查發現,胰頭有佔位性病變,手術後證實該病變爲胰腺癌。


  點評


  在已確定的胰腺癌高危因素中,目前最爲關注的是像吳女士這樣的突發糖尿病(新發現的糖尿病而又無家族史、肥胖等誘發因素)與胰腺癌之間的關係,認爲糖尿病其實是由胰腺癌引起的,由於腫瘤影響了胰腺的功能,胰島功能下降導致血糖控制出現問題而表現爲糖尿病。也就是說,胰腺癌破壞了胰島組織、釋放細胞因子促進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所以某些胰腺癌患者剛發病時是以糖尿病的面孔出現,後期隨着病情逐漸發展,特徵越發明顯,而從“糖尿病患者”中分離出來,成爲胰腺癌患者。


  由於胰腺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症狀、診斷十分困難,胰腺癌患者若能在“糖尿病”表現剛一露面時便想到有胰腺癌之可能,從而引起高度警惕、及早就醫緝拿“元兇”,則對提高胰腺癌早期篩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率和療效相當重要。


  因此,新發糖尿病者,特別是無糖尿病家族史、無肥胖、55歲以上初發、病程少於2年並很快形成胰島素抵抗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經正規治療控制不佳或又出現消化道症狀,須考慮到新發的糖尿病也可能是胰腺癌發生的初期症狀或預警信號,都需儘早篩查診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enhao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